2007-04-15 11:32 来源: 本站原创
【主持人】我们先问问于老师,以您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,今年突然有了这个1,您觉得它的必要性在哪儿?
于卓林:我认为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。再一个,本身它设置这个科目,目的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,来考察学生将来到了社会以后,他的基本素质,他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肯定有必要性。
主持人:难道考了这个1之后,他的基本素质能力就提高了吗?
于卓林:这个倒不一定,但至少是一个导向。也就是说学生感觉到有这样一个导向之后,他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会特别关注这些东西,相对来说是作为一个导向,是相当不错的。
主持人:但是我知道这样的话,就等于今年多考了一门,都是750分的总分是吗?
于卓林:对,都在总分里面。
主持人:3是450分,X是240分,1是60分。您感觉这个对考生有什么样的影响?
于卓林:影响不是很大。我在网上看到,有人谈到可能这个1是高考成绩的评定,但是我个人分析不可能。为什么呢?我们可以算一个帐,原来文科是300分的时候,我们的学生都分布在210分-250分之间,其实这个分布正好是获得了300分的70%和75%。现在我们把300分分出60分来给这个1,经过青岛市两次考试我做了一个分析,学生的分数基本上是42分-45分之间,这样看来,它还是70%-75%,没有太大差别。
主持人:打断一下,我知道这次一模出题,是本市出题是吗?
刘鸣:我们一模出题是当地出题。
于卓林:考虑这样一个问题,设置这个1出发点非常好,想考察不同区域之间的情况,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,这个想法特别好,因为能体现出跨学科的问题。但是能不能命出高素质的或者命出有思想的题来,这是我们担忧的。目前感觉到题在这方面的趋向不是太明显,也就是说命题特别艰难,艰难在什么地方呢?因为是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,应该由一个老师教这个学生。但是现在不是,体育老师光管体育,不管音乐。也就是说学科之间的整合看不出来。我了解了一下其它相关地市,也曾经有这种情况,也就比较艰难。
主持人:我想您的预测恐怕对考生们非常重要,您预测今年的题可能不会难。按照各个科目开科的时候都是先简,后难。
于卓林:应该是这样。
主持人:今年考就比较沾光。(2007-4-15 9:56:00)
· | 《考试总动员》系列之职教咨询专场 2007-04-29 |
· | 市教研室教研员为您解答高考复习疑难问题 2007-05-13 |
· | 《考试总动员》之高考复习疑难问题解答 2007-05-20 |
· | 《考试总动员》之“中考最后冲刺” 2007-05-27 |
· | 《考试总动员》之“考试减压” 2013-07-17 |
更多搜索: